艾日安 【中國是最早發現「通貨膨脹」的國家?!】


今天我們的幾乎所有交易,不論是多少,都離不開貨幣結算,錢這個字,就連三歲的小孩子也知道它是可以用來買東西的,理所當然得就好像自然現象一樣。

 

有錢不等於有購買力

只是,貨幣的購買力真的是如此必然嗎?舉個例子,於三十多年,在內地擁有一萬塊已經可以算是富人,但在今日,對不起,在內地擁有一萬塊錢只能稱為窮人。除了購買力之外,當我們拿著本國貨幣去到別國,無論我們拿著多少錢,對不起,請先兌換別個國家的貨幣吧,在今時今日,真金白銀,恕不接受。

 

通脹和使用本國貨幣,在今日是必然之事,然而,這又是不是自然如此的事情?還是一件人為的事情?

 

以通脹為例,人類的生產力不是不斷的進步嗎?今日生產同一樣的貨品,所需要的物料和人力肯定比以前少的多,投入的資源少了,但為何要更多的錢才可以購買到同樣的貨品?而不是用更少的錢去買同樣的貨品?同理,當我們用本國貨幣可以在本國買到貨品,但為何拿著本國貨幣,在別國什麼也買不了?

 

要解答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在經濟學的課本找到無數的理論,而在此我想提出的不是有關貨幣的理論,而是檢驗理論的實驗結果,而檢驗理論的實驗的方法有一個很無趣的學名,叫做歷史。

 

貨幣歷史或許有一個無趣的名字,但如果將中國貨幣經濟的發展過程時期與其他地方作個比較,就很有趣。

 

中國的貨幣經濟,歐洲的荷馬時代

中國的貨幣經濟其實十分早熟,早在西元前十一世紀到西元前十世紀的商周之際,中國就有鑄造金屬鑄幣,交易已經開始使用貨幣,財富開始以貨幣計算。

 

相對之下,在西元前十一世紀到西元前十世紀期間,歐洲卻處於荷馬時代(Homeric Age),當時土地仍為公有,畜牧業、農業和手工業初步發展,財富以擁有多少麵粉、多少瓶酒、多少頭牲畜計算。

 

可能是最早的貨幣經濟現象…

中國貨幣經濟發展得早,對中國的貨幣經濟所產生的現象亦很早就有記錄。中國貨幣經濟大致成形於西周,《國語.周語》︰周景公二十一年(前524)就有「鑄大錢、廢輕錢」,說明以鑄造大錢以替代小錢,從而出現的通貨膨脹的記錄。

 


增加貨幣供應,引發通貨膨脹,不知道中國會不會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發現這一個貨幣經濟現象的國家?

返回堂前媒體列表